ROHM开发出实现世界最小消耗电流的内置MOSFET的降压型DC/DC转换器BD70522GUL

分享到: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及IoT设备等用电池驱动的电子设备迅速普及,据调查,可穿戴式设备(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的产量到2020年预计超过2亿个。人们在关注产品功能的同时,电池寿命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产品厂商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灵活度并确保配置新功能所用的空间,要求这些产品上搭载的元器件的功耗要降低到极限,以实现小型化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面向移动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及IoT设备等电池渠道的电子设备,运用模拟设计技术和电源系统的工艺技术优势,并发挥垂直统合型生产体制的优势,开发出实现世界最小消耗电流的内置MOSFET的降压型DC/DC转换器BD70522GUL,致力于满足市场需求的电源IC,有助于搭载蓄电池和小型电池的设备长时间驱动。

何为超低消耗电流技术“Nano Energy”

BD70522GUL是旨在实现IoT领域的关键词“纽扣电池10年驱动”开发而成的超低功耗电源IC。在ROHM的垂直统合型生产体制下,利用凝聚“电路设计”、“布局”、“工艺”三大尖端模拟技术优势而独创的Nano Energy技术,实现了世界最小的消耗电流180nA(n为10的负9次幂)。这使无负载时(应用待机时)的电池驱动时间比普通产品长1.4倍,有助于CR2025等纽扣电池驱动的电子设备更长时间运行。此外,在业界最宽范围(10μA~500mA,从轻负载到最大负载)实现90%以上的功率转换效率。


[ROHM降压型DC/DC转换器BD70522GUL采用Nano Energy技术实现超低消耗电流0]
10
图1  BD70522GUL的低功耗效果

BD70522GUL产品特点

利用Nano Energy技术,实现世界最小的消耗电流180nA:利用凝聚新开发的独有控制电路、电源IC的最佳模拟元件布局、电源系统工艺0.35µm的BiCDMOS等ROHM在低消耗电流方面的模拟技术优势而诞生的超低消耗电流技术“Nano Energy”,实现了世界最小的消耗电流180nA。

实现世界最低消耗电流使得在诸如无负载时(应用待机时)的电池驱动时间比普通产品延长1.4倍。(ROHM调查数据)
11
[ROHM降压型DC/DC转换器BD70522GUL采用Nano Energy技术实现超低消耗电流1]

在更宽的负载电流范围实现高效率:内置低损耗MOSFET,负载模式搭载根据负载电流自动无缝切换的Seamless Switching Mode Control (SSMC)功能,在消耗电流1µA以下的DC/DC转换器中,在业界最宽范围(10μA~500mA)实现90%以上的功率转换效率。

在众多电子设备和应用的不同状态下实现高效率的功率转换,有助于延长电池的驱动时间。
12
[ROHM降压型DC/DC转换器BD70522GUL采用Nano Energy技术实现超低消耗电流2]

目标应用

—可穿戴式设备、移动设备;

—电池驱动的IoT设备(传感器节点)、小型工业设备(报警器、警报设备、电子货架标签等);

今后,ROHM将继续开发运用模拟技术优势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为全社会的节能贡献力量。
 

继续阅读
锂电池内阻揭秘:技术原理深度解析

锂电池的内阻是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通过IMP内阻技术可以精确测量。该技术基于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化关系推算内阻,并考虑温度、充放电状态等因素。电池的结构设计、原材料性能、制程工艺以及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均会影响锂电池内阻。极耳布局、隔膜结构、电极材料性能、制程工艺控制精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内阻的大小。

IGBT米勒效应:成因与影响缓解策略探讨

IGBT米勒效应是IGBT在工作时因内部电容效应导致输入端信号变化影响输出端电压和电流的特殊现象。它揭示了IGBT内部结构与外部电路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器件性能。为降低米勒效应,可选择合适晶体管和阈值设置,优化电路布局,采用负门极驱动方式或高频变换器技术。米勒效应对IGBT的放大倍数有显著影响,需在设计和分析中充分考虑。

锂电池隔膜击穿:原因与影响因素全解析

锂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是电池安全性的关键指标,涉及隔膜材料、厚度、孔隙率及制作工艺等因素。优质的隔膜应具有高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能承受大电场强度而不被击穿。在实际应用中,需严格测试和控制隔膜击穿电压,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提升电池安全性。

【技术干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住宅储能解决方案

电池储能(ESS)解决方案除了应用于工业、发电之外,在家庭住宅部分,也成为当前应用与市场发展的关键。住宅的ESS解决方案所需的功率较小,但对转换效率与安全性的要求,仍与工业应用相同。本文将为您介绍住宅ESS解决方案的市场趋势,以及艾睿电子与Rohm推出的SiC相关解决方案的功能特性。

智能传感器:政策助力,未来发展方向揭秘

智能停车位传感器正持续追求高精度与高稳定性,通过技术升级和先进材料应用实现更精准的停车位检测和更稳定的信号传输。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多功能集成化、无线化与网络化、智能化与自适应性,以及绿色化与环保性。